每個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名字,名字不僅是一個符號、標籤,還代表長輩及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件家庭化和社會化禮物,傳承對孩子深深的愛與願望。名字如同個人的人生名片、招牌,是社會溝通的橋樑和「通行證」,並留下伴隨一生的社會印象,具有深厚的社會意義。
原住民族四百年來歷經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力量強加改姓換名,至今族人終能登記回復原住民族傳統名字,歷程實屬艱辛。1995年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2003年漢字音譯傳統姓名與漢人姓名,皆可與羅馬拼音傳統名字並列登記。特別是2017年6月14日公布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明定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接著2019年1月9日國家語言發展法公布,將於今(2022)年8月1日全面生效,規定國家語言包括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且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期待臺灣與時俱進,進一步尊重原住民族單獨使用傳統名字族語拼音命名的選擇。
為讓國人更加瞭解及尊重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的歷史文化,創造更友善、多元的社會,特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辦「O ngangan no niyah 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推廣原住民族傳統名字之美,並鼓舞原住民族人回復傳統名字。本次特展有「歷史的錯置」、「正義的指向」、「曲徑再探索」及「出口的姿態」4個主題,分別以4個展區來展示。歡迎參觀並預約導覽。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2/06/30 08:00:00 | 臺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 | 無售票 | 2022/09/30 17:00:00 |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570533300017575/posts/pfbid02wWoqXmNkaD2EMAHBS3wrXTe7U4fmak9TKKuA2cvPu41q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