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環境間愈加頻繁的森林大火、乾旱及冰層融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生物棲地破壞及喪失,生物多樣性的流逝已是現在進行式。不只是對於動植物生存的威脅,熱浪或急寒、海平面上升、過多或過少的降水等直接危機,以真實體現於人類的生活之中。
2021年臺灣不但面臨嚴峻的疫情,極端氣候如颱風數量減少、異常乾旱及暴雨的發生,更間接造成農損、菜價上漲等經濟損失,顯示臺灣已需直面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如水電能源資源分配不均、生物及文化多樣性的流逝的挑戰。
本活動邀請多領域專家學者以自身研究、調查成果,帶領觀眾認識氣候變遷議題,了解人類行為對於生物及文化多樣性的影響,並提供具體可實踐的行動,鼓勵大眾進行社會參與,並以促進民眾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提供可發展的具體行動為目標,特邀來自各領域,致力於相關議題推展的專家學者、達人,挑選6大主題,以論壇方式與民眾共同探討目前國際社會與臺灣所面臨的氣候變遷情形、改善決策,期於強化大眾環境保護意識,反思人類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
活動對象:一般社會大眾
人數:每場次70人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 (請至古生物館服務台前報名,座位有限請提早報名)
活動日期:3/13(日)、3/20(日)
本活動1場次核發2小時環境教育時數。
日期
時間
主題
主講人
地點
3/13(日)
10:30-12:30
保育「古」生物學:生命史中的滅絕事件與當下的第六次大滅絕
蔡政修 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古生物館3樓簡報室
(如疫情嚴峻,將配合防疫規定改為線上平台辦理)
3/13(日)
14:30-16:30
氣候監測
彭啟明 博士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
3/20(日)
14:30-16:30
地球古氣候
汪良奇 副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售票網站: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20018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2/03/13 10:30:00 | 臺博館古生物館 3樓簡報室 | 無售票 | 2022/03/13 10:30:00 |
2022/03/13 14:30:00 | 臺博館古生物館 3樓簡報室 | 無售票 | 2022/03/13 14:30:00 |
2022/03/20 14:30:00 | 臺博館古生物館 3樓簡報室 | 無售票 | 2022/03/20 14: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