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是跨越不同地域、民族、國家(政體)、界線的文化。其本質是改變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多媒材(綜合媒材或複合媒材,Mixed media)是一種混合運用多種材料的創作方式。
我大四時(1974)曾畫了一件油畫作品《陋巷》,參加畢業美展,畫的是師大旁邊金山南路與和平車路交叉口旁,有一條此路不通的短巷,牆邊靠著一把廢棄的樓梯,當時為了表現陳舊木梯,我先將多張衛生紙重疊摺好、噴濕,酷似木頭的紋理,然後黏在畫布上再上色,用來表現陳腐的木梯。牆壁與屋頂的石棉瓦則用細沙黏在畫布上,地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用畫刀將塑膠漆塗在畫布。另外一件水彩作品《痕》,畫的是嘉義民雄鬼屋,我用了白膠 ( 藍寶樹脂 )、蠟、蠟筆和不透明水彩綜合運用來表現斑駁破舊的牆壁。我從年輕時,就對物體的質感(肌理、紋路),特別有感,一直到現在,新的媒材,總能讓我心動。
當代藝術的特色是全球性,關注環境與自然資源的保護、氣候改變、社會結構變遷、文化多元化、性別議題、科技與數位時代、還有新材料的實驗和動態組合、以及經濟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我的作品《觀日》是探討生態問題、基因改造,如複製羊的概念,我把鳥類羽毛與昆蟲螳螂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生命。作品《斑馬非馬》是探討性別、情色議題,《解構年代》是表現社會結構變遷,我用各種動物來反諷選舉中政客的自私、貪婪、謊言等。
古籍新詮是以古諷今,以古籍為文本,我以圖像、水墨、紙漿、陶瓷、現成物、空間裝置來詮釋當代社會,突顯人性裡的愛恨、好色、鬥性、爭權奪利等。這個系列有詩經、山海經、茶經、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離騷。詩經是呈現男歡女愛;海經是闡述神怪異獸的奇幻魔力;茶經是演譯茶文化;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等。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是探討養身與反思食安問題;離騷是表現政治鬥爭中的算計(離騷、野百合、太陽花)以花、草、木來隱喻、象徵愛國意識與其爾虞我詐。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1/12/07 09:00:00 | 彰化縣立美術館 | 無售票 | 2021/12/31 17:00:00 |
資料來源:https://www.bocach.gov.tw/News_Content.aspx?n=92&s=4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