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主題-庇佑英魂—保台信仰之旅 (4場)

(1) 信仰與生活
在清朝時期,隨著閩南人、客家人等族群的遷徙,三界爺信仰逐漸進入台灣,信仰在客家族群的擁戴、衝突、融合之後,成為桃園當地重要的大眾信仰,三界爺最早的信仰可以追溯到中國的道教,源於對「天、地、水三界」的崇拜與守護。信仰中,三界爺被認為能夠保護信徒免受災禍,並且保證土地的安定和農作物的豐收。他的主要職責是鎮宅安神,祈求農民能夠得到好收成,並且消除外來的災禍與邪氣。而客家人特別將其納入地方信仰體系,並在不同的地區建造三界爺廟,以祭祀與祈安。
乙未戰爭中,當地居民面臨著日本軍隊的侵略與戰爭帶來的巨大壓力,三界爺信仰不僅是宗教上的依賴,更是心理上的支撐。在抗日的過程中,信徒們會透過祭拜、祈安、燒香等儀式,表達對神明的敬仰與請求,期望三界爺的庇佑能夠化解災難、帶來安定。
(2) 大庄伯公
此路線沿線的聚落,伯公廟隨處可見,「伯公」是客家聚落中,深具指標性、最普及也最多樣的駐地神信仰,座落在臺灣各地聚落,或駐守野地裡,平鎮為傳統客家庄,在還未都市化的鄉間仍保有許多伯公廟,伯公信仰也成為戰爭時期農民寄託與社區凝聚力的象徵。

導覽老師︰巫秀淇 講師
桃園平鎮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目前擔任桃澗堡工作室執行長。 致力於推動人與人,以及人與土地的親密對話,藉由社區營造的方向,走入社區、與社區的人、事、物互動,嘗試營造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的方向上做努力。 “街溪城市的蛻變”作者,以社區再造工作者的角度,來敘述流經我們城市都會地區的河流,他們的美麗與哀愁。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活動票價 結束時間
2025/04/27 13:10:00 平鎮區(桃園市)= 無售票 2025/12/06 17:00:00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1895hakka?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