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鼓擊樂團-鼓波連天震明潭(煙火施放)

以「鼓波連天」製作此場演出主題,演奏曲目多以台灣在地原民神話創作的鼓樂曲目,並與伊達邵碼頭的天然景色合而為一,同時也相呼應活動主題意象。在曲目編排上,除了的十鼓擊樂團知名傳統鼓樂曲目外,此場演出特地邀請南投在地學校”伊達邵國小”的學生們一起來共同合作演出。
以昔日原民祖先發現日月潭因翻山越嶺發現瑰寶—日月潭(舊稱明潭)進而定居於此之神說傳說所譜曲"逐鹿躍動~映明潭",及原民獨有的奔放之美,悠揚的歌聲及舞蹈所編製的"手鼓聯奏~拍手歌"…等二苜曲目;並編制了樂團全新創作的新創曲目妮芙努、五犮原之戰、東陽四神畫、怛羅之戰等,整場演出更凸曲風元素之多元性,讓親臨現場的遊客們也享有如劇場般高質量視.聽覺感受。

曲名:逐鹿躍動 映明潭 <謝十 曲>
樂曲解說:此曲爲日月潭而作,依明潭邵族祖先傳說~譜曲而成。
寫意邵族祖先曾自阿里山追逐著一隻白鹿,越過群山後發現這處桃花源(日月潭),因而定居於這人間水沙連仙境之中。
全曲依(一)序~(二)奔馳~(三)同心~(四)杵音~(五)逐鹿~(六)潭現~(七)尾聲(安居)構成,最後在三口鐘聲下將過去與現在的時光隧道融合ㄧ體。
※原民舞蹈合演

曲名:妮芙努 <齊偉爾 曲>
樂曲解說:「妮芙努」為阿里山鄒族的創世神,以「妮芙努」作為發想,為一首四個段落的曲目。
故事大綱:原本的世界只有天與地及一片混沌,妮芙努看到了這番景色,決定用他的雙腳去踩踏,震裂了大地,形成了山丘與河流;此曲引用了這個典故。

第一段為”混沌與平靜”以弦樂的泛音技法展現平靜的氣氛,並以層層堆疊迎來的下一段”神臨大地” 以豐厚的樂器齊奏與對位,展現出氣派與神聖;第三段來到了”震裂山河” 以鼓樂為主的開頭象徵神以腳踩踏的樣貌;最後一段為”萬象更新” 明亮又高亢的旋律,象徵著一切的開始,充滿希望,也象徵著這次的疫情終會有變化,以大家的努力,創造希望。

曲名:五丈原 <王蜂博 曲>
樂曲解說:本曲描寫三國時期,蜀漢才智雙全的軍師諸葛孔明,以其稱謂「臥龍」為核心發想。將他一生中的事蹟,由起源三顧茅廬,赤壁大戰,空城計,至他生命的最後一戰五丈原戰役。樂曲當中使用中國文化地位崇高的古琴,象徵隱士文人的高雅,將觀眾從樂曲開頭就引領進,如世外桃源的山林,並將故事的畫面以音樂呈現,讓人從其中慢慢窺探這天下奇才的一生。
曲目共分為四段,一、臥龍、二、東漢末年、三、空城奇謀、四、星落
{一} 臥龍
敘述隱居隆中的他,被漢室後裔劉備請出,與其講述三分天下之計,並吹響蜀漢起兵之號角。
以笛子、豎琴、馬林巴木琴作為主要配器架構,將觀眾漸漸帶入樂曲情境,並以弦樂、銅管及鼓樂慢慢襯托出氣勢與張力。
{二} 東漢末年
赤壁之戰為三國演義中最關鍵的戰事,孔明以多次奇謀大敗曹軍,奠定三強鼎立的局勢。
以震撼的鼓樂及定音鼓,敲響樂段,並且使用高亢的笛子、嗩吶奏出主旋律,配合弦樂斷奏技巧及管樂,讓樂曲磅礡無比,甜嘗勝利之果。
{三} 空城奇謀
空城計以虛為實、以實為虛的戰術之一,孔明如神機妙算般,以謀勝敵、驚退敵兵,真乃智者也。
由雨柱、風鈴銜接進入,以古琴,笛子與弦樂擔任主角,奏出優美旋律,用溫暖的馬林巴木琴作為伴奏角色,並且加入古鈸,增添色彩,彷彿扶琴獨坐的孔明,將情感投入至音樂最深處,無故鎮定,反而享受,使觀眾能夠置身其中,抓住情緒。
{四} 星落
於五丈原進行的最終之戰,與魏軍之首司馬懿最後的較量中,雖因病而逝,卻已名留青史,受後世景仰。
將主題旋律,再次奏起,以笛子、嗩吶為主,其他樂器為輔,並將旋律加以變化,使樂曲更加流動,將樂曲帶至最高點,讓輝煌的聲響停留,最後飄散於蒼穹,剩下馬林巴木琴、豎琴、古鈸之配器,結束全曲。

曲名:東陽四神畫 <謝懷珏 曲>
樂曲解說:韓國四物~分別由金屬樂器代表「地之音」,鼓類樂器代表「天之音」,搭配人聲的唱和,展現人與天地之間的和諧關係。而一起演奏時可稱之為自然及宇宙的聲音。
쇠小鑼代表了雷神 / 징大鑼代表了風神
장고長鼓代表了雨神 / 북鼓則代表了雲神

本曲分為四段落
(一) 流雲湧
開頭描寫在雲層之上,緩慢流動的雲霧之間,隱約模糊的看見雲神變化不定的身影,忽然出現卻又立刻煙消雲散的景象,藉由雪鈴及雲鑼發出的金屬延長音,象徵其飄渺不受拘束的性格。
(二) 祭風典
以韓國鼓的節奏為主要基底,一層一層的疊進朝鮮四物農樂的段落,藉由不斷推高情緒,將整段的主弦律呼嘯而出,高亢的梆笛象徵風神,疾速穿梭於風中的高頻率,最後隨著弦律的調性,不斷升高,並消失於天際線。
(三) 祀雨神歌
寧靜的草原,降下一點一滴的水珠,雨滴緩緩飄落,雨神站立於大地,唱起祂的歌,隨著他的歌聲,乾枯的稻田·森林漸漸充滿了生氣,段落使用複拍子的舞曲節奏,代表雨神平易近人,和善活潑的形象。
(四) 天雷舞
雷鳴於蒼穹,強烈的金屬碰撞聲後,傳統大鼓及鑼聲迅速將氛圍帶入緊張·激烈的情緒,超富節奏感的打擊鍵盤樂器加入本段,運用不規則的結構,與銅拔·銅鑼互相配合,描寫雷神肆意打出的轟雷,電光石火的景象,最後在超強烈的7/8拍主題後,將整首曲目劃下句點。

曲名:盜亦有道
樂曲解說:取材自臺灣日治時期民間傳奇人物「義賊廖添丁」。
將其獨身對抗與日本殖民時的政府及富豪的事蹟,以說書人的角度一一描述,讓樂曲融合著故事情節,帶領觀眾縱覽他神影無蹤,行俠仗義的一生。
第一段「亂世」
以日本調式作為動機發想,且結合臺灣日治時期夜間的報時制度作為配器題材,將以變形組合,營造出廖添丁的時代背景。
第二段「賊行」
以極板(Presto)的速度和單、複拍子轉換,將廖添丁舉步生風的樣貌,讓觀眾感受緊張刺激的犯案歷程。
第三段「瞞天過海」
此段透過戲劇方式呈現、融合音響效果,並以三味線視為基礎架構,搭配切分節奏及快速音群,同時加入高音木琴、兩尺鼓、小鈸、Hi-hat等多種打擊樂器,充分展現該配器特色,藉此提高觀眾腎上腺素,將其帶入角色之中,滿足聽覺與視覺饗宴。
第四段「浮光掠影」
激昂的鼓樂段,伴隨急速的快感,漸漸進入尾段,將高音木琴、中國笛、古箏作為旋律,其餘配器作為伴奏,運用乾淨俐落的樂句,讓音樂殘響彷彿片刻停留,最後以古鈸演奏裝飾奏,如同如煙般,作收全曲。

曲名:怛羅之戰 <謝懷珏 曲>
樂曲解說:此曲描寫盛唐時的一場戰役,吹起大唐由盛轉衰的號角,神勇唐軍戰無不勝,卻因穿越絲路途經時走漏風聲,加上盟友倒戈,最後飲恨於怛羅城。
全曲共分為五段「夜哨」、「藏舞」、「禁軍行」、「異域沙場」、「大唐憾世」,曲中加上世界手鼓樂器及阿拉伯調式代表所屬民族讓聽眾有如穿越歷史的感受。

曲名:手鼓聯奏 拍手歌 <謝十 曲>
樂曲解說:原曲以台灣原住民〝鄒族〞的拍手歌為前奏引述,曲意為拍拍手,搖搖身軀,邁出有力的步伐,趁我們還年輕的時候。
今作曲者將此曲延伸發展,並以手鼓聯奏的方式作為全曲的主樂段落,將原住民奔放之美的力量除悠揚的歌聲、舞蹈外,更融入了熱情活力的鼓樂元素,演奏中不時可聽到強而有力的節奏與歌聲,充份展現出鄒族的原始生命力。

曲名:風馳雷掣 <謝十 曲>
樂曲解說:寫意於雲雷頂端,由天俯瞰〝風馳雷掣〞之情境。曲意充滿意象,氣派中帶有神祕,全曲共分為(1)雷鳴(2)甘霖(3)雷火(4)雲雷(5)雷息五大段落,聽完此曲心神寧靜、平和,讓人感受到宇宙間浩瀚的力量。演奏中首度以〝板鼓〞駛入曲中,形容雨滴聲,並以四棰演奏及三音鼓突顯鼓樂和聲。此曲手法有獨特風格,節奏之美單純、自然。

曲名:乘風破浪 <謝十 曲>
樂曲解說:全曲分成五大段落,展現的風格以乘風之姿,破浪之勢形成。搭配風鑼及大帽鈸之翻騰,讓曲意更顯氣派。
演奏之配器分佈有四音鼓,中音大鼓,低音建鼓,雙側鼓,風鑼及大帽鈸共六聲部。
尾段之演奏以重音組演奏加上互換式之八分音符演奏處理,展現出急促與從容的相融性。讓音樂的表現與動作的表現各自彰題。

曲名:雷霆再現 <謝十 曲>
樂曲解說:此曲是繼雷霆交鋒後再度以雷霆為名的第二部作品,展現出的音樂動感及活力更甚於雷霆交鋒首部曲。雷霆系列是因應台灣國際鼓樂節而創作的一系列煙火與鼓樂的影音鉅作。其演出中的聲光將再度挑戰您的感官神經,並測驗您的心跳脈搏指數。
層遞對位的曲式將讓您二度領教到鼓
樂藝術的變化莫測與超現實的震撼體驗。

曲名:山之喚 <謝十 曲>
樂曲解說:作曲者有感於阿里神山中巍巍矗立的神木群氣勢,將其精氣、神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精神譜成此曲。雖然神木群經歷了天災及人為砍伐,可是每次的考驗它仍然屹立不搖,無懼於任何的焠鍊。
今借由群鼓側立及挺立的天鼓來詮釋巨木群高聳入雲壯闊的氣勢,以力拔山河的鼓樂貫串全曲,依立鼓、側鼓、三音鼓、小堂鼓四部輪奏,以雷霆萬鈞的群鼓氣勢震懾全場,充份展現出阿里山神木群的生命力。

曲名:雷霆交鋒 <謝十 曲>
樂曲解說:全曲充滿原始與動感的節奏,以8/8拍及6/8貫串全曲,作曲者首次將擊樂的意象,以雷霆交鋒氣勢時而齊奏,時而分部、時而獨奏,加上肢體展現出誇大的張力,使樂曲風格呈現一種原始又現代的獨有特色,聆賞者將感受到活力四射的影音魅力與震撼。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活動票價 結束時間
2024/10/19 19:00:00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無售票 2024/10/19 21:00:00

資料來源:https://www.sunmoonlake.gov.tw/activities/music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