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內容
《父親母親》的故事內容將分成「我的父親」與「我的母親」上下兩部。
第一部分:我的父親
透過角色阿文尋找父親的過程中,了解父親身分認同的轉變。經歷日治時期布袋戲的皇民化運動,布袋戲在殖民統治者的意識形態控制下,必須轉換形式,猶如臺灣人,必須轉換身份及認同才能生存。在1950年代初期,國民政府又讓布袋戲穿軍裝戴軍帽,演出「女匪幹」等反共抗俄劇作為政治宣傳工具。最後在1970年代,布袋戲又必須在電視上改說國語以配合國語運動。編劇邱安忱試圖以父親一角及布袋戲史做為臺灣歷史縮影,以及臺灣人象徵。一如野草般的人民透過被操縱的身體,要如何在一波波的時代巨流,堅韌而勇敢的生存下去,並以自身希冀的樣子活著?
第二部分:我的母親
透過阿文尋找母親的過程中,了解「父母親」在大時代波濤之下的相識相戀、並如何捲入白色恐怖的生命經驗。透過上一代家庭秘密的解疑,不僅讓讓身為人父的阿文,對兒子的人生選擇,以及跨性父親的身分選擇,釋出更多善意的關懷與理解,更重要的是,透過與跨性父親的對話,讓他可以更理解自己與包容他人。
售票網站:https://www.opentix.life/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5/08/30 14:30:00 | 屏東藝術館 | 全票+400;全票+600;全票+800 | 2025/08/30 16: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