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7/26-8/16
開幕講座:7/26(六),13:00-14:00 講師:張志達創作分享
《未竟顯影》工作坊:14:30-16:00 萬一一與海山社區長輩
地點:藝站 One Station (香山車站前)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uXiangshan
《未竟之事》
作品說明
在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已是日常,《未竟之事》將未完成的建物透過空拍的視角壓縮成平面,並在影像中嵌入營造另一個平面圖,藉由光影的投射再次將影像轉換成立體的工地場景,為該主題疊加不同的空間創作脈絡,希冀提供觀看的嶄新視角,但無論視角如何轉換、圖像如何組構,建築工地終究是未完工的半成品,如同回憶中的「未竟之事」,徒留片段的場景即便一再回想,卻始終無法完成。
創作自述
René Magritte:「事物底下總有所隱藏,人們對隱藏的、無法看見的東西有著很大的興趣,總是想要探究這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而表象隱藏的細節猶如Roland Barthes在《明室──攝影札記》提出第二義的刺點為「時間」:「當我探尋自己對某些相片的情感時,我以為我能夠去區分一個文化興趣領域(知面)以及偶而穿越其中的意外交錯,即刺點。現在我覺得還有另一種刺點,不是一個細節,沒有形,只有強度,它就是時間,是所思(此曾在),教人柔腸寸斷的激烈表現、純粹代表。」因此時間序列產生回憶,而回憶總是清晰又模糊,甚至錯置且倒敘。
就完形心理學「形與景」個體產生需求,自「景」中突顯成為「形」,需求一直未獲滿足,於是「形」無法退回「景」,阻礙完形的流動。
「形象和背景」無法流暢進行「接觸與退回」的過程產生斷裂,而過去未完成的經驗,當影像從背景中浮現時卻未被完結、未被覺知的情緒,存留在個人的心中徘徊,即形成「未竟之事」。
「未竟之事」不受時空的限制,這也是一再輪迴的原因。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5/07/26 11:00:00 | 藝站 One Station | 無售票 | 2025/08/16 18: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