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收藏閩臺先賢書畫展
展期|1月18日至2月5日
展地|金門縣文化局第二展覽場、特藏室
正值本縣建縣111週年之際,由文化局主辦,陳采丰女士策辦此次閩台先賢書畫展,本次展覽品為陳采丰女史之收藏品,共計約120位書畫家、120餘組書畫作品。此次展出閩臺金先賢文獻作品難得少見,歡迎鄉親,利用春節連假走訪展廳,充充電,來一趟知性之旅。
此為研究閩台美術史重要的一環,民眾可藉此認識金門及台灣早期先賢與其書畫的淵源、傳承、風格。文化局表示歡迎鄉親利用春節連假,來一趟書畫藝文之旅。
這些先賢書畫家們,部分來自大陸,部分原籍金門、台灣,研究其履歷、生活、書畫的風格和內容,可幫助我們了解當時金門及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文化聯繫。金門及臺灣因臨近大陸,人文及地理上自然息息相關,來臺移民主要閩粵,而以福建為多。
論臺灣的美術活動,除了原住民雕刻、繪畫之外,論主要美術文化依現有之文獻所載,仍以明末閩粵移民入墾,中原文化被及臺疆,始有文獻可循。臺灣漢人的美術活動,應溯自明鄭時代,三百餘年前,鄭成功來臺後,随之也有美術活動,經過清朝的經營,自然有了相當成就。至日治時期之前,臺灣的美術發展,跟明清整個大國藝術潮流一樣地,以文人風格的傳統書畫為主流。
臺灣明清書法風格,共分三個時期:明鄭時代臺灣書法藝術的濫觴;清初的帖學時期;道光中葉以降的碑學加入時期;日治時代碑帖互為消長时期。這也是此次展出的重點。
明清時代臺灣之文化史,實為一部「科舉史」,而科舉考試,又最重書法,書法藝術之承傳,端籍科舉文人之力達到顛峰,帖學即為代表,從諸多文人的館閣體可見。
道光中葉以後的碑學加入時期,主要是以金門書家呂世宜將碑帖、金石學帶入台灣,故呂世宜有「台灣金石學之父」的雅稱。一系列書家如鄭鴻猷、鄭貽林、吳如玉、王了庵等等的書家都與呂世宜的書風傳承習習相關。
臺灣明清的繪畫藝術,其畫風與中原地區乃血脈相連,當時中原受元明兩代的影響,仍舊承襲文人尚水墨寫意的畫風,所以臺灣的繪畫也就接續了這個大傳統主流。
就繪畫流派而言,明清時代至光復,大部分移民來自於閩粵兩地,所以當時流行於浙閩一帶揚州八怪的畫風。難免對臺灣畫家的表現有所影響。
以當時臺灣地處蠻荒之島,一切移民開墾工作屬篳路藍縷,胼手胝足之際,根本無法蘊育文化藝術活動的進行,惟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出現了幾個具備龐大經濟力量的家族,為尋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從中原邀集了一些文人雅士來台作客,這批墨客變成了明清之際文化活動的重點。例如,板橋富戶林本源家向來設有「汲古書屋」,經常聘請國內江南一帶的畫人名士來臺灣講學,從道光到咸豐年間,先後有呂世宜、葉東谷、謝琯樵、許綸亭、郭尚先、周凱、沈葆楨、林琴南等名士來過臺灣,臺灣早期的學術與繪畫皆承受自這些人的影響,明清時代臺灣書畫活動也因此得以繁盛。
臺灣在明清之際,大部分以文人畫為主。文人畫,是指畫中富有文人氣質,含有文學意味及書法墨韻的作品。目的是在宣敘胸中逸氣,並不考究畫中的技巧和形式,可以脫去一些成規的束縛。常見有梅蘭竹菊四君子、花鳥、蟲獸及人物畫,山水較少見。此次展出畫作中,即可一窺究竟。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5/01/18 08:00:00 | 金門縣文化局 | 無售票 | 2025/02/05 17: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