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區藝文中心近年積極以「孵藝實驗場」為重要方展方向,致力於科技跨藝實驗性作品孵育及展示,本次特展聚焦日常議題,透過跨域整合,拉近市民與當代藝術的距離。
另外過去所累積的在地劇本《神樹之里》,邀請清華大學數位美學實驗室透過AI演算,創作出作品《大里樹下》,建構出一個融合虛實、穿梭過去與未來的敘事場域,展現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層連結,提供民眾沉浸式的科技藝術體驗。
「超日常詩篇」聚焦於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卻富含詩意的片刻與細節,並以科技藝術的方式重新詮釋。例如石孟鑫的《拉扯》以翹翹板動態象徵人際關係的拉鋸;另一件石孟鑫的《沙灘》,則邀請民眾一起在人造的沙灘上畫出海天一色的風景;凌天的《台中計畫》是透過資訊視覺化與地理製圖探討城市脈絡;林子妍和郭亭妤的《來日綺窗前》則透過日常可見居家鐵窗邊堆積的生活痕跡,喚起觀眾對「家」的記憶與情感。
超日常詩篇─2025科技跨藝特展,作品《拉扯》以翹翹板動態象徵人際關係的拉鋸。
除了將科技藝術與生活連結,展覽也深入探討人與科技的關係。如林俊遑與黃紀虹合作的《Leashing the Socket-Ver 2》以插座為媒介,背後形成電力網絡卻也框架出人類的生活範圍;鄭子芸的《我不是機器人》讓機器人坐上課桌笨拙的重覆和模仿答題,反思「機器人」與「人類」的界線;江振維的《義。枝》是以未來視角描繪基因改造植物與自然生態的互動可能;戴婕茵和陳莛薇的《第二現場》,畫面中樹枝在鏡面上劃過激起瞬間的爆裂,隨後又迅速恢復原狀,展現科技發展過程中,如何無形中剝奪了情感與反應的真實性。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5/07/19 11:00:00 | 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 | 無售票 | 2025/07/19 12:00:00 |
資料來源:https://www.ttdac.taichung.gov.tw/n35620404732268527891/n3Articl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