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繡美術館推出美國藝術家托尼.馬特利(Tony Matelli)個展「佈局」,展出數十件異於日常的超寫實雕塑作品,以偏差、失調的結構風格作為觀者疑問的切口,試圖藉由錯位式的藝術觀看來離析現實生活,反映或重新審視當今世界的存在處境。
藝術家將在講座中分享重要系列作品以及背後的創作意圖,活動亦邀請到獨立策展人林裕軒來參與對談。林裕軒今年策劃包含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全室」、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穿山而過」等展覽,並曾獲選國藝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他的策展思考經常圍繞在身體感知與空間、人類境況與當代性災難,期待透過他的視角和經驗,為我們開啟一場與藝術家的思辨性對話。
活動流程
13:45-14:00 報到入席
14:00-14:10 主持人引言
14:10-14:50 藝術家分享創作
14:50-15:30 講者對談
免費參加,線上報名。
適合對象:一般大眾,建議參與年齡為15歲以上。
線上報名 https://reurl.cc/4NapEj
主持人:林裕軒(獨立策展人)
林裕軒,1994年出生,工作居住於臺灣臺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策展組,現為獨立策展人。過去的策展從藝術的生態結構與社會議題出發,近年以策劃的方式來思考我們如何與災難(自然、人造與政治)共存,以及在這之中的各地的規劃想像、人與空間的政治關係。
策劃過的重要展演活動包括「安全室」(2025,台北當代藝術館)、「穿山而過」(2025,新北市美術館戶外園區)、「第二十五小時」(2024,基隆美術館)、「一百坪的散步練習」(2023,鳳甲美術館)、「我用身體畫座島」(2023,桃園市立美術館)、「持景行走」(2023,新板藝廊)、「明日備忘錄」(2022,立方計劃空間)、「繞道而行」(2021,台北國際藝術村)、「游擊隊」(2018,台北非常廟藝術空間)、「空氣煞車」(2017,高雄駁二特區當代館)、「不可言說的生命印記-媒介考古學」(2017,台北有章藝術博物館)、「台北夢」(2018,台北市立美術館)、「不會飛的豬」(2018,台北關渡美術館)等,也在「Mille-feuille de camélia」(2016,首爾ARKO ART CENTER)、「合力組裝米克斯」(2020,台北當代藝術館)等展覽擔任策展助理,曾進行「臺灣策展與藝文組織研究:一個策展培力提案」研究案以及策劃「年輕藝術家的實質需求」討論會,並撰寫其相關文章發表於典藏ARTouch,2024年也出版《前方的路況:三檔策展的共同實踐》一書。曾獲2024年500young第三屆的策展獎項、國藝會策展人培力@美術館專案、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徵件案與日本Tokyo Arts and Space策展人駐村項目。
藝術家:托尼.馬特利Tony Matelli
1971年生於芝加哥,1993年完成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創作學士,1995年取得密西根州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藝術創作碩士,現居住於紐約。
馬特利藉由展現雕塑物體的高度精緻以及清晰明確的主題,來讓觀者對其產生信任與投入,期待他們能面對作品直接感受意念,與作品內含的價值觀交流互動與對話,根據自己的生命狀態有所解讀或啟發。馬特利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對日常的情緒或情感,作品因此外化了他個人的反叛思維,看似對體制進行批判,實際上卻避而遠之,也無意成為某種理論或意識形態的載體,他想實踐的,僅僅是如何使作品以浪漫主義式的精神與觀者產生內在連結。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5/08/10 14:00:00 | 毓繡美術館 | 無售票 | 2025/08/10 15: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