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伯顯,1956年生於台灣南投竹山,自幼徜徉於大自然中,陶冶於四季更迭的風光,孕育了他對藝術的熱忱。1973年進入嘉義師範專科學校美術系,師承啟蒙恩師甄溟,開啟了長達半世紀的水墨創作歷程。1981年考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受教於王秀雄、鄭善禧、周澄、羅芳等多位名師,奠定扎實的繪畫基礎。在校期間,莊伯顯的作品屢獲殊榮,包括畢業美展第一名、教育部文藝創作水墨類獎等,並獲得母校典藏,創下師大美術系的首例。
此後他陸續在宜蘭頭城高中、頭城家商師大附中等單位,教授設計與美術等科目,在中小學耕耘任教35年之久培育出許多優秀人才,師大附中退休後,獲得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立大學聘任,並於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處教授繪畫,學生遍及各種年齡層,長期致力於藝術教育的推廣。
莊伯顯的水墨創作深受鄭善禧、周澄等老師的影響,在技法上兼具傳統與創新。他常以戲謔的口吻自稱「變色龍」,善於運用色彩變化,賦予水墨畫作更豐富多元的面貌。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涵蓋竹山風光、台灣各地風景、世界各國美景以及心靈探索等。
十多年前,莊伯顯閱讀東京富士美術館創辦人池田大作先生《心之四季》一書深受鼓舞,故以「創心四季情」為此次展名,以四季運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將作品規劃為以下四大子題: 【生耕‧鄉情】莊伯顯出生於南投竹山,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作品以竹山南投的風景、農村生活為主題,抒發了他對這片土地的眷戀與關懷。他筆下的竹山南投,有著恬靜的自然之美、樸實的農村風光以及濃郁的人文氣息。 【長耘‧島嶼】莊伯顯熱愛台灣這塊土地,足跡遍布台灣各地。也曾多次前往金門、馬祖等離島寫生,並將所見所聞融入創作之中。他的作品展現了台灣各地獨特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從金門的古厝與風光到馬祖漁村的風貌,都讓人感受到台灣的多樣性與魅力。【收聚‧寰宇】教學與旅行是莊伯顯生活軸心。他曾多次出國旅行,並將旅途中的所見所思融入創作之中。他的作品以雄偉的雁蕩山黃山、細膩的克倫洛夫古鎮等為代表,展現了世界各國的壯麗景色與深厚文化底蘊。【藏潛‧哲思】除了描繪外在景物之外,莊伯顯也擅長探索內在的心靈世界。他的作品以簡約自動性技法、焦點式構圖與墨色營造出空靈靜謐的氛圍,引導觀者沉探索藝術家回歸內在自然的心靈畫境,同時也表達了人生的哲理,耐人尋味。
本著「記錄生命旅程」的信念,莊伯顯專注於探索自然、文化記憶、宗教與生命哲思中的關係,透過寫生汲取創作養分,融合了傳統與創新,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記錄了家鄉風情、台灣之美以及世界各國的壯麗景色,也傳遞出對生命的深刻思考。此次展覽亦一同展出莊伯顯寫生冊頁、手稿、畫冊等,期能透過此次展覽,引領觀眾走訪藝術家的心之四季,體悟其對於鄉土、人文關懷、永續傳承的美好願景。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5/05/21 09:00:00 | 臺灣創價學會安南藝文中心 | 無售票 | 2025/09/20 17: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