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協辦單位 | 財團法人席德進基金會
策 展 人 | 楊永源
展出期間 | 2025. 08. 23 — 2025. 12. 07
展出地點 | 101展覽室
———————————————————————————————————
席德進早期的藝術與生命軌跡:1943-1966
1943年席德進入學國立藝專,1948年畢業,同年夏末八月,席德進隻身自杭州轉上海來到臺灣,開啟了顛沛流離的前十年,生活漂泊不安,內心卻堅定的在藝術道途上前進。他這種在不安與堅定中找尋平衡的特質,一方面是來自對杭州藝專生活的懷念,和對老師林風眠教導的反芻,另一方面是對中華文化及民間傳統美感形式的追尋,終生未曾或忘。
來台初期他落腳在嘉義中學擔任美術教員,課餘時間足跡遍布嘉義近郊和和南臺灣城鄉風景,體驗到南臺灣風景中的光與色,建立了在自然中找題材寫生的作畫習慣,終生受其影響;他勤練杭州藝專時期習得的人物畫技巧,保留肖像畫的手感在台北大展身手。
1952年初離開嘉義中學北上,席德進以畫插畫和廣告畫謀生,但心中卻不斷浮現回歸純藝術創作的呼喚。他走遍台北近郊畫風景畫,並投身市井去捕捉臺灣常民生活,到廟宇認識民間信仰。席德進也延續他在嘉義時期畫人物畫和肖像畫的興趣,從畫冊學習二十世紀初期塞尚、盧奧、馬諦斯、畢卡索等藝術家的風格,建立了油畫材質和肌理的表現技巧,形成辨識度極高的繪畫風格。
1955年至1960年代初期,他的水彩風景畫和肖像畫銷售甚佳,已可依靠售畫過職業藝術家生活。然而1950年代後半,臺灣掀起的現代繪畫運動浪潮,對席德進而言,畫風與題材的變與不變形成了考驗。1957年完成作品〈閒坐〉在全國美展中展出後,他寫下「這幅畫比較特別,也可說是油畫中具象風景的最後出現,以後我走向了抽象幻想風。」他原先以繪製肖像畫知遇於臺北的歐美外交人士和眷屬圈子,這個抽象風的轉變,也幫助他打開了1962年受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體驗現代藝術的機會大門,並由美國延伸到歐洲,客居巴黎三年。
1962年席德進赴美前回覆邀請單位的作業安排時,表示他想參觀的首要對象為抽象畫家克萊因(Yves Klein) 的藝術、華盛頓、紐約以及舊金山的畫廊和美術館。旅美期間他習慣水彩寫生之外,還創作了一系列抽象畫。不過他在美國時也發覺,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的浪潮,已被普普藝術和其他新興流派所取代。他順應潮流在美國開始普普藝術創作,並延續到1963年起在法國時,大量沿用中國民間宗教圖騰,和加入民間藝術的圖像於他的普普風創作。席德進的普普作品裡使用的民間生活元素,可說是「經過符號化」,這也使得他普普藝術創作具有強烈的個人辨識度。
席德進的抽象繪畫和普普風創作,持續到他遊歷歐洲返台之後最初的幾年間,然而中華文化的美感精神,和臺灣鄉土題材裡的老屋建築和平凡人物,佔據了他後半生的創作,這已是另一個面向的席德進了。
售票網站: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55009
活動時間 | 活動地點 | 活動票價 | 結束時間 |
---|---|---|---|
2025/08/23 09:00:00 | 101展覽室 | 無售票 | 2025/12/07 09:00:00 |